“我们当地的人都知道她呢。五几年的时候郁书记当时还在商务局,拉了可多单子,我们县的经济就是在她努力下变好的。”

        这时旁边一位大娘也忍不住接话了:“不止呢,那会儿别的地方都说自己粮食多,就我们这儿,在郁书记的强烈要求下,该是多少是多少,早年还有人背后骂她呢,等到干旱一来,就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了。”她老婆子是不懂官场,可她懂谁让她们没挨饿。

        “对对对,而且因为郁书记,我们县妇女的地位都高了,郁书记早年在妇联干过,后来对厂里的要求就是男女平等,除非特殊场子,不然都按照一半一半来招人。”

        听到这儿,那位外地来的发出了疑惑:“那你们县里的男士不闹?”

        “闹有什么用,郁书记出去谈的单子出的方子。”

        外地来的就懂了,这就相当于前期难干的都干了,谁来开这厂子都是坐着捡功劳。既然如此,招男招女都不重要了,毕竟伟人也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不是。

        “干旱前,郁书记听老人们说气候感觉不对后,又一次力压众议,让各个厂子抽钱和国外换粮食。也幸好我们县厂子发展的好,有钱买的多,再加上郁书记让大家种抗旱的粮食和水果,我们县里才没死人,养活了自己,还支援了不少出去呢。”

        “对对对,为此咋们郁书记还得了大领导的表扬呢。”那可是最大的领导啊,谁听了不羡慕。可是想想郁书记做的,又觉得都是她该得的。

        外面的议论郁竹陆陆续续的都听见了,对于现有的成就,她只能说自己占了先知和时代的运气,换个人来也不会差的。

        倒是大领导的表扬,很出乎她的意料,之前她做事儿还有些畏手畏脚的,得到了表扬以后就彻底放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