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都市小说 > 出走 >
        同时,也掀起了妹珠的新仇旧恨.

        想来妹珠的感受一定是流露在脸庞,周围几十只眼睛盯着她期盼她开口,彷佛都在说着"就知道问题不光是十五元".

        可是,这一点,妹珠也不知道要怎麽讲;她的原生家庭对於"财"来讲是一点也不贪,妹珠嫁宏佑,娘家肯定的是他的人品和上进的心;以"家世"来讲,校长的nV儿嫁给卖面修鞋的儿子是"下嫁",更不要说宏佑当时还是学生,出头的日子不知在几时;娘家非常清楚,不然不会接受她嫁这样的人家.还在另一州念书时,因为所有家务支出全部靠宏佑父母接济,妹珠已经是努力省着花了,当然完全不指望宏佑在一年三节和生日时对娘家有什麽"孝敬";娘家父母很清楚他们的情况,对他们也绝对没有任何要求.

        可是,这又是另一件"生活习惯"的养成的问题了;宏佑毕了业,找到这样一个算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买了一个大到让妹珠父亲老泪纵横,终於放心nV儿跟着这个大学者一生不会吃苦的房子後–其他的一切,都保持"不变";过第一个中秋时,妹珠等宏佑表示,结果他没有反应.她在想,这家人是不是不把中秋当一回事啊?於是,她等到过年,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正月里妹珠的父亲生日,妹珠隐约的暗示了,宏佑做的事竟是跑去书店买了一张非常豪华的卡片,签好了名拿来给妹珠签名,就那样光秃秃的寄出去了,里面也没有夹一张贺寿支票什麽的,妹珠甚至不敢在跟父亲通电话时问他有没有收到那张卡片,父亲也从来没有提过!

        两个月後母亲生日,这下她不敢提了,免得宏佑又是像外国人一样的卡片伺候,还一付做了什麽乖宝宝好事一样,期待她m0m0头说好乖.

        端午,她已经Si心.之後,没有任何"复生"迹象;一年过去,她知道模式就此建立,她完全没有任何希望.

        隔着太平洋的两岸,事情虽然尴尬的晾在那里,但好歹不是在眼前,可是在他们回台湾探亲时,事情就很不一样了.

        他们第一次回台湾探亲时,婆婆已经在美国住了一阵子了,本来她根本说不要回台湾去,第一,因为反正她也不想回去,但又没有办法一个人留在美国帮他们看房子,第二,她说三大一小机票是一大笔开支.她说得都没有错,但是妹珠呢?校长父亲已经退休,没有卖参考书没有开补习班的父亲,退休下来是两袖清风,少少一点的存款要养二老,花钱千里迢迢到美国去探望他们是一件考虑再三也不敢随便下手的事吧,更不要说宿舍时期也没有地方可以住,打地铺是罪过,去住饭店的开销也是双方想都不敢想的事;宏佑求学过程没钱没时间访台,毕业忙着搬家就业,然後妹珠坐没有儿子的月子….这些事情都是可以T谅的,但是–然後呢?光不要讲礼数的问题,亲子之间互相的想念就大过於一切,尤其,虽然妹珠想过要邀请父母来美国见识一下他们的超级豪宅,先不要说旅费谁要出的问题,光是婆婆老是住在这里,再请自己的父母来小住的不方便就已经如哽在喉;回台湾一趟,对妹珠来讲,真的是有绝对的必要的.

        总之,後来,感谢的是宏佑的父亲,一句"你就回来一趟吧",让妹珠就某方面来讲是松了一口气,但在某方面来说,是愁掉了一把头发.

        那把头发,就是究竟带什麽伴手礼回去给数年没有承欢膝下的年迈父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