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前期,苏联在扎波罗什市建立起来了第29工厂,此时,给工厂配套的设计人员和工厂是在一起的。
在残酷的战争中,工厂搬迁到了后方,等到二战结束之后,他们回到扎波罗热,设计人员独立出来,组建了第478试验设计局,由伊夫琴科领导,洛塔列夫担任当时的М-26发动机的主任设计师。
到1966年,第478试验设计局改名为进步-扎波罗热机器建造设计局。这家设计局的辉煌也开始了,他们设计的发动机,装在了安东诺夫、别里耶夫、伊留申、图波列夫、米尔和雅克列夫等各种飞机上。
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当然就是给安-124和安-225研制的D-18T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参考了劳斯莱斯RB211的结构,大胆地采用了三转子,全世界就这么两款而已。
如果没有这种发动机,绝对不会有强大的安-225运输机的出现。
同时,它还设计了其他的发动机,比如说给米-26这种超级直升机研发的D-136涡轴发动机,也是由他们设计的。
红色帝国崩塌之后,进步-扎波罗热机器留在二毛的手里,对二毛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可惜,二毛除了败家,就不会别的啊!
1994年,设计局改名为伊夫琴科-洛塔列夫设计局。到2004年时,才改为后世伊夫琴科-进步机械制造设计局这个名字。
在老毛子的军工体系里,设计局负责设计,配套工厂负责建造,给进步设计局配套生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马达西奇工厂。
现在,设计局和工厂,几乎就是一体的了,他们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秦涛给他们提出来了一个让他们几乎无法拒绝的建议:去东方,开设工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