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慈悲的,其广施伟力于大众,虽然不一定能消灾解难,却也给他们来带了一个信念,一个在危难之时还能坚持下去的理由。
可是佛又是无情的,若非无情,难入空门。
释迦牟尼这一生,最骄傲的事情有三,其中之一就是看破红尘,挥慧剑斩情丝,以致无悲无喜,超脱自然。
他要求他的教众了却俗世尘缘,无牵无挂,不沾因果,不惹情债。
可是他本身呢?
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博爱,可喜怒哀乐皆是情,博爱难道就不是情了吗?
渐渐的,释迦牟尼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他盘坐在地,两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后,说道:“你看,小僧就说无能度化檀越吧,勉强而为亦不过是自取其辱。”
“小僧只是一抹意识,一抹在千百年前留下的意识,无论是对大道的感悟还是对俗世的理解都还停留在刚刚成佛的那一刻。眼下,以小僧的眼界和感悟无法度化檀越,还请檀越闲暇之时去寻我真身,小僧相信,在这冗长的岁月中,真身的感悟和理解必然会更加透彻,定然能够度化檀越。还望檀越早日前往小僧真身处,寻得解脱。”释迦牟尼道。
笑行不置可否。
“那么我可以上去了?”他问。
“自然。”释迦牟尼答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