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返回华国的那趟旅程当中,兰逸飞也这样思考过疑惑过,可曾几何时在有意无意地看了好几场澳网男双比赛后,他又改变了想法。
只追求某一个技术关键点上的“互补”,完全有机会实现!
兰逸飞指的,正是“发球”这个环节。
这话题并不是老生常谈,也不是旧瓶换新酒——兰逸飞认为自己当前在单打赛场足够使用的发球威力,很可能会在双打的独特节奏下成为一大隐患。
毕竟可别忘了,在双打比赛里,两侧边线得到了不小的扩展,截击也因此成为了足以影响胜负的至关重要一环。
不说大话,除非负责底线的两人一根筋,一直在互相拉对角,不然多拍相持是很难出现的。
在更普遍的场景下,我们会看到一边发球,对手接回来,这是两拍。然后第3或第4拍,必然会有埋伏在网前的球员显露杀意,突袭一个截击。
综合以上几点的顾虑,兰逸飞决定排除掉底线实力稍强于曾少眩的孙鹏等人,选择了发球、接发这两板斧被磨炼得更加纯熟的前者。
不管曾少眩最近几年在单打赛场上的成绩是否愈发难看,兰逸飞都更加相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事实:这个老将,他的赛场征战经验绝对可以保证其发挥下限。
其次,兰逸飞也用这个戴维斯杯第一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帮助身边的好友、队友成长,系统本身不能帮忙,他却可以反向输出一些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