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顶尖高手间在细节上的博弈可以说是兰逸飞以往不太熟悉的。在逐渐感受到了压力后,他自然想到了要不要逐渐放弃坚守底线这一思路。
毕竟,连比他更擅长底线的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也没能这纳班手上讨着好。
可最终,兰逸飞还是多想了几层。
“如果这样打下去,我是不是有稳赢对手的可能?”
答案:有!
自己称号的存在,提供了后期能力;先前在美网上几次体能快速恢复的体验,也于无形中加深了他对体能规划运用的感悟!
你愿意现在搏一个第二盘回去,凭什么我就要害怕打后期的焦土战,害怕还未必出现的决胜盘?
更别提,大范围转换战术这个套路,兰逸飞固然很熟悉,额外的体能消耗却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确保取得太大收益,他现在也不是那么的依赖系统判断了。
第二盘,抱着拼输不亏,拼赢血赚,多挽救一个破发点就多赚的心理,兰逸飞完全抛开了多余的枷锁,和纳班展开了持续数局的白刃战。
也许技术与技术、设计与反击的碰撞、博弈还是很有看头,大多数观众注意到的却是两个一起进入体能极点的选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